父親的格局,決定孩子能飛多高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,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。
嬰幼兒階段:母性之愛80%,父性之愛20%;
小學低年級:母性之愛70%,父性之愛30%;
小學中年級:母性之愛60%,父性之愛40%;
小學高年級:母性之愛50%,父性之愛50%;
初高中階段:母性之愛40%,父性之愛60%。
中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;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。這一時期,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,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。
有心理學家指出,在孩子12歲之前,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。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,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。孩子會下意識地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,在心智成熟之后,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。
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就是一個例子,曾紀澤以父親為榜樣,為人處世、做官做事都向父親學習。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——“天津教案”中,處置失當,名聲跌落谷底。曾國藩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,于是常常告誡曾紀澤要開眼看世界。曾紀澤發奮學習外語,后來在外交事務中發揮出色,捍衛了國家利益,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。
相對于母親而言,父親一般不會溺愛孩子,他們往往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,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。孩子有較大的空間去發揮,也可以鍛煉自立的能力。
所以,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,不是事無巨細的體貼照顧,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。一個好的父親,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,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。
在家庭教育中,父親是孩子的榜樣,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。
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,有很強的安全感,自信陽光,敢于嘗試,敢于突破,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。